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科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0-03-23 15:17:07•点击:7675 • 芊芊名校
复旦大学的电光源研究工作始于1960年。当时由蔡祖泉教授带领的电光源研究小组,克服科研设备简陋、技术资料缺乏等困难,制成我国第一只高压汞灯。随后又研制成功了碘钨灯、长弧氙灯、超高压球形氙灯等十余类照明光源和仪器光源,揭开了中国电光源科技水平从白炽灯向气体放电灯飞跃的序幕。自1973年起,复旦大学开始培养电光源专业的学生,在为中国的电光源行业输送人才的同时也为随后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的成立奠定了人才基础。
1978年为了适应我国电光源事业的发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了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进行气体放电、光源化学、光源电器、照明设计和光源测试等研究,同时建立了中试车间,开始较大规模的电光源研制工作。先后成功研制了大功率水冷电极超高压氙灯、电影外景摄影镝钬灯等十多类新光源,成功研制复合式大型自动分布光度计、紫外辐照度计、核爆炸亮度仪等测试设备。特别是紧凑型荧光灯研究工作的开展,标志着中国电光源科技水平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即从直管型到紧凑型荧光灯的飞跃。
随着我国电光源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198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了“光源与照明工程系”,设立特色专业“光源与照明”,使原电光源研究所成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机构,同时光源系又被批准为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人才培训中心。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充分发挥高校的综合优势,形成教学、研究、开发、推广一体化的研究机制,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享有盛誉。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推动“绿色照明工程”的深入实施,本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材、增强学生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教育部于2003年3月批准将光源系原有的“光源与照明专业”拓宽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并保留光源与照明工程研究方向的特色。
2009年1月,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并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光源与照明工程系获教育部批准筹建先进照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12月通过教育部验收。中心将加强先进照明相关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我国照明产品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电光源技术水平的第三次飞跃。
一、科研方向
复旦大学电光源自建立起,科技研发便始终坚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学科发展趋势,坚持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承担了大量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适应新常态下研究开发的需要,复旦大学电光源设有五个研究方向,涵盖材料、器件、仿真、设计、系统及应用等,并在以下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1、固态照明及其应用
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器件、固态照明应用(农业、医疗健康、可见光通信、紫外等)、固态光源测试技术
2、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
紫外光电系统、材料表面改性、石墨烯合成、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
3、电力电子技术
功率电子技术、新能源照明与控制、光源驱动与集成等
4、照明前沿技术
光学仿真、LED光学设计、照明与视觉工效、智能照明等
5、照明光电子技术
有机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点LED、微米LED、钙钛矿
二、科研项目
国家973 多带隙和纳米结构材料在太阳光全光谱光电转换中的应用 2010CB33703
国家973 民机驾驶舱人机工效综合仿真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2
-环境工效综合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2010CB734102
国家973 低功耗互连基础问题 2011CB309603
国家863 LED非视觉照明技术研究 2011AA03A114
国家863 LED光度、色度及健康照明研究 2011AA03A113
国家863 LED光学性能及应用系统评价技术研究开发 2009AA03A1A4
国家863 新型超大容量全光交换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2012AA011302
科技支撑 智能化、网络化、模组化LED照明系统技术研究 2011BAE01B13
科技支撑 高稳定光源的研究 2006BAK03A01
高显色性量子点白光LED发光材料及器件研究 61377046
微空阴极放电阵列触发的气体放电开关研究 51277033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放电提高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效率研究 11075041
等离子体对有机发光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 1175049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制备P型ZnO薄膜材料的研究 10975037
用于可控纳米制备的高活性、多组分等离子体中的基本过程与特性 11275051
ECR-PLA等离子体的时空运动、激发增强和气相反应 10875029
一种新型强吸光性晶体硅及其光伏结构研究 61275178
金属氧化物的新型带隙调制及广谱光分解效应研究 10974034
硅纳米晶光频转换增强及晶体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 60878044
等离子体引发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表面功能化研究 51177017
有机铁电材料的纳米压印加工及应用研究 61171010
直流等离子体反应沉积法合成氮碳纳米锥阵列及其场致发射特性研究 10875030
LED光效测量中的不确定度分析及热学光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61108049
(Mn,Fe)掺杂的GaN材料Mn,Fe价态调控及3d电子跃迁机制研究 11104040
上海市科委 轨道交通车辆和站台高亮度灯具系统开发及其规模化应用 09DZ1141100
上海市科委 轻质高性能室外固态照明装置与大功率驱动电源的开发及应用 11DZ1141600
上海市科委 大功率LED道路照明灯具的产业化关键技术 09DZ1141004
上海市教委 高可靠光伏并网发电逆变器研究 11CXY02
上海市科委 分布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的研制 11389
上海市科委 兆瓦级高性能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 12195811000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室照明改造研究专项
江苏省科技厅 基于COB技术的高性价比LED路灯的研发及产业化 10299
上海市科委 基于复杂曲面聚光器的LED光通量测试系统研究 08DZ1140606
上海市科委 LED用于隧道照明的关键技术指标研究 09DZ1141003
上海市科委 等离子体高级氧化法高效处理城市垃圾 0203
上海市科委 陶瓷电弧管参数诊断和性能优化 08DZ1140802
广东省科技厅 高效率长寿命大功率低压汞灯的关键制造技术研究 10055
上海市科委 陶瓷电弧管参数诊断和性能优化 08DZ1140802
上海市科委 电磁耦合光源的磁滞现象 09ZR1402100
上海市科委 InGaN异质结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研究 11ZR1403300
上海市科委 环境自适应多场景复用半导体照明控制技术 2DZ1143602
上海市科委 领港重装备产业园区生产能耗智能诊断与优化调度 12DZ1200303
上海市科委 LED道路照明在世博园区内的应用示范 09DZ1141002
上海市经委 轿车组合前照灯的集成创新 8248
三、科研成果
论文
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了与中心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05篇,包括一区5篇,二区21篇,三区54篇,四区25篇;EI论文73篇,包括EI期刊论文37篇,EI会议论文36篇。
专利
2010-2013年间,获得专利授权40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申请专利38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7项。
获奖
198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型立式分布光度计
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品质紧凑型荧光灯的研究开发
200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紧凑型荧光灯光衰机理研究
200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环保型节能光源专用无铅玻璃真空封接导丝和芯柱的研发
201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MW级高性能光伏并网发电变装置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网关键技术
2014年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高品质大功率LED路灯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2015年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隧道LED照明应用技术规范
201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LED隧道照明系统技术
201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高校集成大功率LED汽车前照灯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1978年为了适应我国电光源事业的发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了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进行气体放电、光源化学、光源电器、照明设计和光源测试等研究,同时建立了中试车间,开始较大规模的电光源研制工作。先后成功研制了大功率水冷电极超高压氙灯、电影外景摄影镝钬灯等十多类新光源,成功研制复合式大型自动分布光度计、紫外辐照度计、核爆炸亮度仪等测试设备。特别是紧凑型荧光灯研究工作的开展,标志着中国电光源科技水平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即从直管型到紧凑型荧光灯的飞跃。
随着我国电光源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198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了“光源与照明工程系”,设立特色专业“光源与照明”,使原电光源研究所成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机构,同时光源系又被批准为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人才培训中心。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充分发挥高校的综合优势,形成教学、研究、开发、推广一体化的研究机制,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享有盛誉。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推动“绿色照明工程”的深入实施,本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材、增强学生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教育部于2003年3月批准将光源系原有的“光源与照明专业”拓宽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并保留光源与照明工程研究方向的特色。
2009年1月,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并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光源与照明工程系获教育部批准筹建先进照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12月通过教育部验收。中心将加强先进照明相关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我国照明产品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电光源技术水平的第三次飞跃。
一、科研方向
复旦大学电光源自建立起,科技研发便始终坚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学科发展趋势,坚持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承担了大量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适应新常态下研究开发的需要,复旦大学电光源设有五个研究方向,涵盖材料、器件、仿真、设计、系统及应用等,并在以下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1、固态照明及其应用
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器件、固态照明应用(农业、医疗健康、可见光通信、紫外等)、固态光源测试技术
2、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
紫外光电系统、材料表面改性、石墨烯合成、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
3、电力电子技术
功率电子技术、新能源照明与控制、光源驱动与集成等
4、照明前沿技术
光学仿真、LED光学设计、照明与视觉工效、智能照明等
5、照明光电子技术
有机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点LED、微米LED、钙钛矿
二、科研项目
国家973 多带隙和纳米结构材料在太阳光全光谱光电转换中的应用 2010CB33703
国家973 民机驾驶舱人机工效综合仿真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2
-环境工效综合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2010CB734102
国家973 低功耗互连基础问题 2011CB309603
国家863 LED非视觉照明技术研究 2011AA03A114
国家863 LED光度、色度及健康照明研究 2011AA03A113
国家863 LED光学性能及应用系统评价技术研究开发 2009AA03A1A4
国家863 新型超大容量全光交换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2012AA011302
科技支撑 智能化、网络化、模组化LED照明系统技术研究 2011BAE01B13
科技支撑 高稳定光源的研究 2006BAK03A01
高显色性量子点白光LED发光材料及器件研究 61377046
微空阴极放电阵列触发的气体放电开关研究 51277033
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放电提高高浓度有机废水降解效率研究 11075041
等离子体对有机发光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 1175049
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制备P型ZnO薄膜材料的研究 10975037
用于可控纳米制备的高活性、多组分等离子体中的基本过程与特性 11275051
ECR-PLA等离子体的时空运动、激发增强和气相反应 10875029
一种新型强吸光性晶体硅及其光伏结构研究 61275178
金属氧化物的新型带隙调制及广谱光分解效应研究 10974034
硅纳米晶光频转换增强及晶体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 60878044
等离子体引发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表面功能化研究 51177017
有机铁电材料的纳米压印加工及应用研究 61171010
直流等离子体反应沉积法合成氮碳纳米锥阵列及其场致发射特性研究 10875030
LED光效测量中的不确定度分析及热学光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61108049
(Mn,Fe)掺杂的GaN材料Mn,Fe价态调控及3d电子跃迁机制研究 11104040
上海市科委 轨道交通车辆和站台高亮度灯具系统开发及其规模化应用 09DZ1141100
上海市科委 轻质高性能室外固态照明装置与大功率驱动电源的开发及应用 11DZ1141600
上海市科委 大功率LED道路照明灯具的产业化关键技术 09DZ1141004
上海市教委 高可靠光伏并网发电逆变器研究 11CXY02
上海市科委 分布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的研制 11389
上海市科委 兆瓦级高性能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 12195811000
上海市教委 上海市教室照明改造研究专项
江苏省科技厅 基于COB技术的高性价比LED路灯的研发及产业化 10299
上海市科委 基于复杂曲面聚光器的LED光通量测试系统研究 08DZ1140606
上海市科委 LED用于隧道照明的关键技术指标研究 09DZ1141003
上海市科委 等离子体高级氧化法高效处理城市垃圾 0203
上海市科委 陶瓷电弧管参数诊断和性能优化 08DZ1140802
广东省科技厅 高效率长寿命大功率低压汞灯的关键制造技术研究 10055
上海市科委 陶瓷电弧管参数诊断和性能优化 08DZ1140802
上海市科委 电磁耦合光源的磁滞现象 09ZR1402100
上海市科委 InGaN异质结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研究 11ZR1403300
上海市科委 环境自适应多场景复用半导体照明控制技术 2DZ1143602
上海市科委 领港重装备产业园区生产能耗智能诊断与优化调度 12DZ1200303
上海市科委 LED道路照明在世博园区内的应用示范 09DZ1141002
上海市经委 轿车组合前照灯的集成创新 8248
三、科研成果
论文
在国内外的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了与中心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05篇,包括一区5篇,二区21篇,三区54篇,四区25篇;EI论文73篇,包括EI期刊论文37篇,EI会议论文36篇。
专利
2010-2013年间,获得专利授权40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申请专利38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7项。
获奖
198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型立式分布光度计
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品质紧凑型荧光灯的研究开发
200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紧凑型荧光灯光衰机理研究
200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环保型节能光源专用无铅玻璃真空封接导丝和芯柱的研发
201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MW级高性能光伏并网发电变装置的研发和产业化
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网关键技术
2014年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高品质大功率LED路灯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2015年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隧道LED照明应用技术规范
201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LED隧道照明系统技术
201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高校集成大功率LED汽车前照灯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
云计算的应用
2020-07-10 16:07:56•14973 次
-
正改变着零售业的物联网创新
2020-07-08 11:13:26•15171 次
-
5G通信加持下的物联网的发展
2020-05-30 16:59:13•15496 次
-
大数据、数据中心、云计算概述
2020-05-20 17:00:09•15828 次